- 在 PCB、集成电路和线缆组件中,最常被提及的串扰现象是接收端器件观测到的远端串扰。
- 带阻滤波器与带通滤波器作用相反:它们能滤除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干扰信号。
- 带阻滤波器的传递函数可通过计算得出,也可以使用 SPICE 仿真器获得。

老式模拟电话极易受到各类串扰影响
本文将深入探究近端串扰与远端串扰的差异,了解其产生原理及其与信号交互之间的相互作用。
要理解这类串扰现象,我们必须考虑测量串扰的位置以及串扰的传播方向。
当信号传输时,串扰信号会从干扰源互连耦合到受干扰互连,而能够测量到串扰的具体位置取决于耦合机制及信号摆幅方向(上升沿与下降沿)。

前向串扰与后向串扰并非是特定的串扰类型,这两个术语仅指代信号在互连上传播的方向。后向串扰也可能表现为远端串扰,具体取决于信号跳变方向及干扰/受干扰互连的相对走向。

上图展示了如何在物理布局中抑制或消除串扰——我们需要解决受干扰与干扰互连之间的寄生耦合问题。在物理布局中降低串扰的方法包括:
- 在受干扰与干扰走线之间设置屏蔽结构,例如增加接地覆铜或过孔隔离带。
- 增大受干扰与干扰互连之间的间距。
- 通过加宽线宽或缩短与参考平面的距离来降低回路电感。
- 外来串扰(AXT):该术语特指非屏蔽双绞线(UTP)中双绞线之间的串扰现象,但也可用于描述 PCB 中的串扰。外来串扰是指不属于同一线束的电缆之间产生的串扰。
- 近端串扰功率总和或远端串扰功率总和:这些术语指代所有串扰信号的总和功率。
- 功率和等效电平串扰(PS-ELFEXT):该串扰等于 PS-FEXT 与 PS-NEXT 之和。
在这些术语中,只有“外来串扰”描述了涉及串扰的特殊情况。在 PCB 上,这种现象没有走线间串扰那么常见,且可能因多种原因不易被察觉。首先,电缆可能包含接地导线,这会在走线与其他电缆之间形成一定的隔离。其次,PCB 中的线缆通常远离可能引发串扰的走线,因此任何串扰都会非常微弱。最后,数字 PCB 中的信号电平往往过低,无论线缆位置如何,都无法产生强烈的串扰信号。
唯一的例外可能出现在极高频率场景下,例如承载大功率的无线/射频系统。此类系统中,频率足够高且线缆组件内的功率可能足以对邻近走线产生严重串扰。采用特殊线缆或连接器组件的射频系统通常需借助 3D 场求解器进行仿真,以准确量化串扰并判定其何时会超出允许限值。